红杏欢迎回家地址2_点击自动跳转进入_野草一区一一区三区免费高清

昆明文理学院2024年体育类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4-03-11 所属栏目:通知·工作

学校简介

昆明文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5年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21年2月教育部批准由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昆明文理学院。

杨林和龙泉两校区占地约72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亿元,图书馆纸质、电子藏书202万册,校外实习基地200个,实现“智慧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40311211236.jpg

多功能体育馆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941.jpg

教学楼

目前,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部),开设3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文、管、教育、艺术七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9000余人。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351.jpg


01 党建铸魂 成果丰硕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355.jpg

学校党建工作实施“1256”战略,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监督保障作用,围绕“五个基本”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一融双高”和高水平治理的实现路径。学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获批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项目2项。此外,学校获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1个,“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是全省同类高校唯一殊荣。


02 国际交流 特色鲜明 

学校开设有英语、泰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等专业,并为学生提供朝鲜语、德语、阿拉伯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等多个语种选修。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中方合作单位,学校与亚太地区、欧洲、非洲、美洲等11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深度合作的教育文化联合体,与西班牙、韩国、日本、泰国、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及国外33 所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学校毕业生依托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就业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同时积极投身著名央企、国企单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当地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414.jpg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420.jpg


03 就业创业 成果显著

自2000年建校以来,培养了50000 余名合格人才,有力地服务了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连续多年在云南省教育厅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一等奖”。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学生人数 870余人。学校连续三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425.jpg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429.jpg

文理创业梦工厂

校内建有STUDIO和“文理创业梦工场”创业平台,先后获得“云南省创业平台”“昆明市众创空间”称号。

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累计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50项,优秀组织奖3项。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我校参赛团队在云南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荣获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6项


04 成绩斐然 口碑载道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446_副本.jpg

学校坚持“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为把学校办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而奋斗。学校扎根红土高原办大学,在学校董事会和党政班子的齐心协力下,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教育优秀院校”“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先进集体”“云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学校”“5A 级优秀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4年位列艾瑞深研究院校友会网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第15名。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成立于2011年, 2011年9月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现有在校学生1023人。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重点,致力于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及专业核心能力,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征、适应体育教育事业需要、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体育学院佳绩

 体育教育专业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宗旨。组建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常规专业队,还发展了健身气功、体育舞蹈、瑜伽、啦啦操和传统武术等特色项目代表队。各队伍斩获奖项丰富,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获得校外比赛共计400余次奖项,皆为厅级以上。其中金牌53枚(国家级3枚),银牌42枚(国家级3枚),44枚铜牌(国家级4枚)。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09.jpg


体育类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师范类)

专业涵盖方向的方向:体育教育(校园足球人才)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24.jpg


01 发展沿革

体育教育专业始建于2011年,是云南省民办高校中设置最早的体育学类专业,也是体育系下设的唯一专业,2013年,体育系更名为体育学院,2016年,专业被学校列为校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正式立项成为校级一流专业。在2022年的云南省第四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体育教育专业评价等级为C,达到了国内平均水平,在全省20所高校当中排名第10,根据体育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在2025年前,力争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和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27.jpg


02 师资队伍

体育教育专业现有在校生1023人,专任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高职称占比62%,硕士及以上教师37人,占比62%。教师队伍中,中国田径协会场地验收专家库专家2人,云南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硕士生导师9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7人,一级运动员4人,二级运动员11人。


体育学院部分名师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31.jpg

杨世红

中共党员,教授,现任昆明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管理,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务等方面工作,承担体育学院《田径》课程教学工作。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35.jpg

赵  平

中共党员,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核心期刊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体育科研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课题3项,主编及参编教材7部。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39.jpg

张予云

教授,国家二级体操运动员,体操国家级裁判,昆明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教学督导。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邀研究员。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47.jpg

郭荣翠

副教授,主要担任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排球教学与训练。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1项;参编教材三部;发表论文20余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


03 办学成效

就业方面,近4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左右,且在教育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提升;考研方面,历届毕业生共计考研升学30余人;入伍方面,近4届毕业生中有60人光荣入伍。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已经逐渐成长,跟踪发现有10余人已担任校长、副校长等职位,40余人担任体育组组长。


优秀毕业生代表

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 唐一廷

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52.jpg

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 王川福

木山乡民族学校教师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559.jpg


04 优势特色

创新团队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于2019年开始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经过4年培育和建设,现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57项,其中12项为学生发明,并有4项专利已经转化成产品,投入了市场应用。创新团队还编写了《体育创新学概论》教材1本,立项了校级创新重大项目1项。

公益助学

教育情怀是教师的基本素养,除课程的支撑外,学院还关注体育师范生在第二课堂上的教育情怀养成。因此,推进公益助学,成了学院有力的助推器,近三年,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助学活动6次,并受到了好评。

社会实践

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学院的工作重心。为此,学院积极搭建各类社会实践平台,仅2023年组织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有11项,参与人数近500余人次。

校企合作

学院现有校企合作单位9家,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地方社会的发展,还反哺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和运动竞赛,并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实习实践平台。

录取规则

  • 1、凡符合普通高等院校报考条件,具有相关专业技能,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考。

    2、体育类考生,除文化成绩外,专业成绩认可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专业统考成绩,并按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规定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如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未做明确规定时,录取时实行文化成绩上线,按专业成绩的高低择优录取。

  • 3、体检标准执行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 4、高考外语语种不限,入学后大学外语教学语种可以选择英语、法语、日语、韩语、泰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种。

5、凡被我校录取的新生,可享受国家生源地贷款政策及其他助学贷款政策。

  •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604.png


招生计划

2024年昆明文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招生计划数230人,学费21000元/年(暂定)。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610.png



备注:1.以上内容以2024年各省区计划公布版为准。

         2.学费标准为暂定,以云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核定为准。

联系方式


微信图片_20240311210614.jpg


本简章若与国家法律、法规或上级有关政策相悖时,以国家法律法规或上级有关政策为准。若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本学校愿承担相关责任。


曲靖市| 凯里市| 定远县| 洛浦县| 萍乡市| 云和县| 西丰县| 筠连县| 神农架林区|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