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58
“毕业这几年,我觉得我成长了许多,但可能是年纪小,看着年轻,称呼一路从‘小李老师’变成了‘小李书记’。”现任澜沧县发展河乡勐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李羿辛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
李羿辛是昆明文理学院2019届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2019年9月参加工作,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民族中学任教,从事体育教育工作。2021年5月下派至澜沧县发展河乡勐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负责基层驻村工作安排部署。
“办好事,善总结,抓重点,做实事,是我的事业追求。”
“自律、上进、博爱、兼修,一直是我的发展动力。”
01 发挥专业特长,践行育人使命
在中学任教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李羿辛时刻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了教育引导好学生,他不断虚心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时刻认真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本人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一直把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当做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提升学生课外兴趣爱好广度,要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进行课堂常规教学与学校文体工作组织策划的同时,李羿辛还负责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这就是较为专业的训练了,要着力研究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李羿辛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研究,观察、调研、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将学生分为不同梯队、不同分批次进行训练,并制定学校特有的训练计划,努力的付出、学校的支持、学生的配合,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学生、学生家长及校领导的肯定。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你可以得到极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李羿辛说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要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把学生放在心中,注重因材施教。”
02 扎根基层建设,不忘党员初心
刚到村里时,由于工作经验少、语言不通,时常感觉无从下手,工作开展起来十分的困难。为了尽快熟悉全村工作,李羿辛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大家一起拉家常、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这里的百姓也十分淳朴,很好相处,和他们熟悉后开展工作也比较容易。”他花了近半年的时间遍访农户,终于把村情民情摸透了,村里每家情况什么样、存在什么困难,自己心里都有一本账。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加强勐乃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是李羿辛挂在心上的问题。勐乃村老党员较多,年轻党员较少,在此情况之下,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党总支工作,在他们积极主动、充满干劲的工作作风感染鼓舞下,吸引了一批有知识、肯奉献的青年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对入党申请人进行积极培养,已有4名年轻组干部和村民被考察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有11名年轻组干部和村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人居环境是乡村治理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李羿辛把驻村工作队和挂组人员分成3个小组,通过交叉不定期分片区检查,入村组看基本环境,看家庭查卫生情况,抓卫生死角,找典型,学做法,共同进行人居环境治理,使勐乃村在人居环境提升上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村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勐乃村还在乡道和茶地里种植冬季樱花,美化人居环境,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村民经济收入,让“好风景”变“好前景”。
03 加强自我提升,诠释学无止境
我是学体育的,如何保持身体素质与体能,是我实现自我提升的根基。”李羿辛坚持每天保持运动,“我驻村的地方,有一块较大的球场,只要每天时间允许,我都会去那打打球,跑跑步。即使村里道路不是很好,海拔也有点高,但是我每天都会坚持跑上十多公里,路上的村民见我每天跑那么远的路程,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坚持,带动他们一起动起来,拥有健康好体魄,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
当然,李羿辛也从来没有松懈过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理想信念是基石,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指南针,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带领下,2021年,李羿辛和他所在的团队,连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学习强国·学习达人”知识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21年-2023年连续两年在澜沧县驻村考核为“优秀”;2022年度获得澜沧县发展河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用踏实的脚步去追寻梦想;
要充分运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多停留在图书馆、自习室充实自己;
要多钻研、勤奋斗,学好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面对未来,要有规划、沉下心、勤反思、不放弃。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沉心静气知足上进,不骄不躁勇攀高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聆听校友故事,传承校训精神
以青年应有的奋进和勇敢
珍惜成长的每一寸光阴与挑战